九九重阳节由来和风俗简写

九九重阳节由来和风俗简写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九九重阳节风俗有:登高、吃重阳糕、赏菊、饮用菊花酒、祭祖等等。

九九重阳节的由来

重阳节的源头,早在《吕氏春秋》中就有记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由此可见,在当时,就已经有了以庆祝丰收为名的祭祀天地神灵、祖宗的活动,用来感谢天地、祖先的馈赠。

到了汉朝,《西京杂记》中就有记载,在重阳节这天佩戴茱萸、饮菊花酒,以求长寿的习俗。与此同时,还有各种大型的宴会,这都是先秦时期庆祝丰收的祭祀活动演变发展而来的,这便是早期的重阳节的雏形。

九九重阳节的风俗

古代的重阳节是已经有登高的风俗,每年与家里人一起登高,登高风俗始源与东汉时期。

重阳糕又叫花糕,在重阳这天人们都会将片糕搭载儿女的额头,还念念有词,也是祝愿子女百事俱高的汉语。

重阳节一直以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在中国古俗中,菊花是象征着长寿。而且菊花又是长寿之花。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九九重阳节由来和风俗简写
本文地址:http://m.feeds.55xw.net/show-23149.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职业教育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职业教育网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