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道打骂孩子不对,还是忍不住怎么办?

明知道打骂孩子不对,还是忍不住怎么办?

忍不住打孩子根本上来讲是有问题的,关键看孩子犯的什么错误,该不该达到这种动手打孩子的地步?

过去说:“棍棒之下出孝子!”好像多打孩子就能教育出孝子,教育出“人才”似的。可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

我们邻居发小,小的时候特别调皮,不爱学习,但是脑子特别聪明,他爸常年在外工作,妈妈在家没办法天天打,刚开始用手打,后来用“赶牛”的鞭子打,再到后来孩子“遇打就逃”,再往后“犯错误就不回家”……期间我爸找他父母谈过好多次,才开始有所收敛,但是孩子已经被打皮了。

我认为打孩子要看什么事情,没有原则的错误还是不要体罚和打,以教育为主,真是犯的错误太严重,在打一次,不必多重但必须要刻骨铭心。

父教育孩子没有更好办法情况下只能打了出气也是叫他她下次不再这样不懂事

自己看着办吧?

小孩子要管,小树要砍。正常的教育该咋办就咋办,做就做了,打就打了,无所谓纠结。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底线!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就好,不论什么方法,只要让孩子知道错误的原因和挨打的理由就行了

有没f这种可能:你现在知不对还忍不住,那将来孩子大了也明知不孝不对但还是忍不住。

忍住

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所以导致了打孩子,也是因为太过爱,所以才在乎

克制自己的坏脾气,努力改变自己!要知道!打骂孩子,会让孩子更加叛逆!

不是穿了西服就能变成绅士,不是生了孩子就会做父母。做父母需要学习,需要学会如何爱。学会爱是个很大的命题,需要慢慢去学,最简单的第一步就是不再打骂孩子,不做穿西装的野人。——教育专家尹建莉

不管怎么说,我都觉得你是一个爱学习的家长,会反思自己的不对,也会提问寻求帮助。你已经有疑问了,但是你有自己试着回答问题吗?

其实,你想想,打骂孩子的目的是什么?根本是要教育孩子,解决孩子的问题。

那为什么打骂孩子的方式不对呢?原因无外乎有以下两点:

一、打骂孩子没用,解决不了孩子根本的问题,仅仅是为了发泄家长的情绪——生气。只是你想想,你生气,把孩子打骂一通,孩子的问题没得到解决,你的情绪也没有变好,偶尔还会后悔自己的行为。

二、打骂孩子其实是一种暴力的行为,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孩子还极易模仿家长的打人行为,变成一个暴力的人。别忘了,我们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那怎么做才是对的行为呢?什么才是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呢?以下3个方法仅供参考:

一、来自《硅谷超级家长课》的方法,BIC:先谈事实,然后讲事实可能产生的影响,最后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比如:宝宝在捡地上的东西吃,那可以说:“妈妈看见你在捡地上的东西吃,地上的东西会附着一层看不见的细菌,吃进宝宝的肚子里,可能会导致宝宝生病,生病了就要去医院看医生,还可能会打针的。”

二、基本上很多书上都会讲到的沟通方法:第1步,耐心倾听,回应孩子的感受和需要,不要评判,一定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第2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第3步,邀请对方一起寻找解决方案,第4步,把想到的方法写下来,暂时不做任何评论;第5步,挑出你们都能接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控制不住自己的愤怒,要么给自己一个独处的空间缓和情绪,要么采用吉诺特博士的方法,站直身子,举起手,做了一个恐吓的手势,然后对一个假想中的孩子恶狠狠地说:“我非常生气,非常非常生气,我要打人了!……所以,快跑!快去逃命!”

如果想要知道更多的养育孩子的方法,可以阅读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

沃西基说:“为人父母能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就是让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我们从来也不是完美的人,不是什么都懂,所以不要盲目的认为,那些我们觉得是为孩子们好的东西就是真的好,我们必须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

无条件的爱我们的孩子,给予他成年人般的尊重,信任他。要知道,我们从来不是要培养一个听话的孩子,而是一个独立的人。

那要看你孩子做错什么事情了,如果只是一味的想用孩子来发泄你自己内心的怒火,那我觉得你作为父母很失败,当然了,如果孩子错了,你可以根据他所犯错的大小给予他一些处罚,而不是三七二十一先重重打骂一顿,这样对孩子的身心都会有伤害的,先了解事情的起因,并让他知道为什么不能去犯这样的错,给予他所犯之错一些后续处罚

孩子范错首先问他看怎么办,然后再教育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打骂会伤孩子自尊心美美哒!

说实话:忍不住想骂的话,就骂出来吧!然后自己“啪”地一下,打自己一巴掌。

数谁1-30如果还是要打骂,那就是没忍住!再数1-30,如果没忍住,再来1-30个数,而后顺其自然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明知道打骂孩子不对,还是忍不住怎么办?
本文地址:http://m.feeds.55xw.net/show-426312.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职业教育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职业教育网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